政协委员“把脉”中医药产业 助力陕西中医药发展

2018年的全国两会“部长通道”上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,中医药“走出去”不只是止咳糖浆,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;全国人大代表肖伟也在“代表通道”发声,中医药产业在国内得到发展,有近万亿规模,但中药国际化之路还很长。昨天,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,为加快陕西中医药振兴发展出谋划策。

  现状 个体种植为主 种植规模小

  在陕西,提起中药材,打着“药王”品牌的铜川有一定代表性。为了此次的月度协商座谈会,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调研组提前进行了实地调研。第一站,就选择了铜川。

  在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宝鉴村中药材种植基地,连片种植的黄芩,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分外耀眼。

  见到调研组一行,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从地里拔出一株黄芩:“受市场变化和气候不稳定的影响,目前孙塬镇黄芩留存面积只有3000亩,年产260吨,产值460万元,目前宝鉴村全村连片种植有1000亩。”很多人不知道,耀州黄芩已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道地中药材,而孙塬镇生产的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更是远超国家标准。

  据铜川市卫计委负责人介绍,截至2017年底,全市中药材种植留存面积近7万亩,主要种植的品种有党参、黄芪、黄芩等。

  个体种植为主,种植规模小……这些中药材种植突出问题,不仅仅在铜川存在,在陕南地区也尤为突出。

  “安康市除黄姜、绞股蓝、杜仲、厚朴等少数品种有一定规模外,主要道地药材品种都是处于规模小、产量低、少而散的零星栽培态势,尤其是规范化种植基地尚未得到有效推广。”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面对调研组,道出了实情。

  原因 形成质量优势的药材品种少

  独特的地理优势及中医药资源优势使得陕西素有“天然药库”的美誉。在全国中药材资源重点普查的364个品种中,拥有283种,占77.7%。那么,是什么捆住了陕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手脚?

  安康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子朗举例:“以杜仲为主的林业产业和扶贫产业是大资源、小产品,社会效益高,经济效益低,投资周期长,投资回报慢,加之由于贷款门槛,企业采取商业运作模式很难成功或坚持下来。”

  “中医临床常用饮片只有100多种,临床效果取决于药材道地性,盲目引种非道地品种不仅降低了质量和疗效,还会削弱本地道地药材优势品种的良性发展。”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院长刘海静有自己的看法。

  目前陕西地区药材种植有丹参、延胡索(元胡)、天麻、西洋参、铁皮石斛、猪苓、花椒等近80个品种。“形成质量优势品牌的品种少,大多数制药集团制药原料供应地处于非盈利状态,种植户担心产量增加,价格会更低。在陕南地区种植的所谓‘枳壳’价格不及江西枳壳的十分之一,严重影响了经济收入。”

  良方一 建议出台相关实施方案

  2017年,我省出台《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(2017-2030年)》。根据规划,到2030年,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,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,将创建50个中医药养生康复、医养结合、健康旅游示范基地,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,中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?政协委员们有话说。

  刘海静建议,除政府主导之外还应有政策保证。把“中药产业”纳入“大健康”范畴,尽快出台有关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,如制订“本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”以及“深化改革鼓励药品创新”“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简化注册”“中药配方颗粒管理”等实施方案,抢占市场先机。

  良方二 摸清家底整合资源

  古语有云“秦地无闲草”。因此,摸清陕西中医药的家底,是当务之急。陕西医药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、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李西乾和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(省中医医院)副院长,陕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建秦都提到了这一点。

  “我省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地之一,药用植物、动物、矿物4700余种。能不能由省卫计委牵头,由发改、财政、质监、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部门组成‘秦药保护开发委员会’,积极开展我省中药资源全覆盖县普查工作,建设陕西省药用动植物种质库和标本库,健全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。”李西乾说。

  许建秦则表示:“可以梳理我省中成药生产企业和品规状况,加强政府政策引导,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,减少重复、低效和科技含量低的产品,集中力量支持、扶持和保护具有地方传统特色优势,秦药特色鲜明的经典秦药产品。”

  良方三 对中医名家给予重点保护

  提及中医药发展,中医尤其是名中医尤为重要。政协委员们认为,部分对某些“病症”有经验总结与传承的人散落在民间,有特色的中医临床水平未能体现出来。

 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丁家祖传中医传人丁昌民希望,建立中医大师保护制度,对其祖传中医传承人进行挂牌统计,并推荐申报省级名老中医。“对他们的工作、传承和发展进行支持和保护,对待私营和公立医疗机构应一视同仁,不能区分对待。可以将其中具有代表性、表现优异、成绩突出的个体中医给予培养扶持和发展。重点培养、打造一批在人民群众中有口碑、有信誉、疗效好、知名度高的祖传中医品牌诊室,并在政策上和业务上给予倾斜和帮助。”

  良方四 提高医保报销比例

  事实上,对于老百姓而言,有时候不愿意选择中药还有一个原因——医保报销。

  中医药门诊能报销的县区比较少,住院报销虽大都能按省上要求提高10%比例,但大多数县区只规定了几种中医诊疗项目可报销,且“治未病”、中医康复治疗项目不在医保报销范围,直接降低了中医对群众的吸引力。

  座谈会上,省政协常委、省政协副秘书长马鹏程建议,制定提高对中医药门诊及住院治疗报销管理办法,提高医疗机构门诊中草药(汤剂)和非药物疗法应用在合疗和医保中的报销比例,侧重提高和统一全省县级以下中医药医疗机构报销水平。

  陕西光大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文勇的建议更为具体:“对省内外使用我省特产道地中药材每年100吨以上规模的,或者我省连片种植中药材有1000亩以上的中成药品种,纳入到我省医保报销目录,给予政策优惠。”

  良方五 打造“秦药”品牌

  座谈会上,多位与会的医药企业委员,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打造陕西中药品牌。

  西安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李洪洁建议,将已经成熟的临床方剂分类整理,推敲、研究出具有陕西地域特色医疗、保健配方批量生产,形成陕西品牌。对已成型方剂,省上可以在项目申报予以资金上的扶持,形成陕西的拳头新产品。

  “加大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应用,实施中药大品种带动战略,对我省重点中药名优品种,进行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,创制一批疗效明显、质量可控、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,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地方名药,打造‘秦药’大品牌。”李西乾说。

 

免责声明:数字本草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